鸣金课堂第三讲:女性背后的“钱”规则
角色DIY
女生理财秒杀男生
全国各大城市女性投资比例
投资心理分析
银行“满足”不了女性
据鸣金数据调查显示,中国女性投资人均用于投资的金融资产约7~8万元左右。其中,绝大多数的女性倾向于年化收益率在8%-10%之间的理财产品。而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稳定在5个点左右,远远无法满足其需求。她们逐渐青睐于股票基金、网贷P2P等产品。
“中国大妈”的壮举
1、“炒房全球流”
1998年至今,中国大妈向北跨越长江,转战青岛、大连北京;向西溯长江而上,攻克南京、武汉、成都;向南奔赴海滨城市厦门、三亚,短短几十年,中国房价平均上扬5~6倍,特别是北京,三亚,上海等地房价上涨10倍有余。更是有消息称,中国大妈开始关注国外楼盘。
2、“黄金大镖客”
2013年4月国际金价大跌,中国大妈疯狂抢金一战成名,她们与资本大鳄的角力被无限放大。值1000亿元人民币的黄金被中国大妈 扫光,约占全球黄金年产量的10%。此后,黄金又在2013年4月12日和4月15日经历了一次震撼暴跌,直接从1550美元/盎司(约合人民币307元 /克)下探到了1321美元/盎司(约合人民币261元/克),导致“中国大妈“纷纷被套牢,引起恐慌。此举一战成名,完胜华尔街。
3、“疯牛症候群”
中国股市开户数量激增,近半年已达1亿,其中40岁以上的女性开户者达到%,意味着每15人中就有一位中国大妈。中国股市去年11 月以来,刷新两市单日交易量将近2万亿人民币(4000亿新元),造就全球第一牛市。到目前A股徘徊在3100点左右,中国大妈们是否能早就另一大奇迹, 让我们拭目以待。
看来,平日里笑傲“舞林”的中国大妈们个个都是身携巨额黄金,有票有房,纵横股市期货的“金融大鳄”呢!
Get新技能——“女巴菲特”养成
Get新技能——“女巴菲特”养成0~17 岁父母帮助下打理红包压岁钱。自打从娘胎里出来,我们都听过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把压岁钱交给老妈,以后都是你的。
18~30岁稳定自己的储蓄,有效管理自己的银行卡和电子记账软件,将自己的钱投资银行的零存整取储蓄存款功能、定额定期开放式基金,以及每天计息的货币市场基金、无固定期限的理财产品,都可以实现她们的储蓄计划。避免过度消费。(找个男朋友也是一种投资。)
30~40岁该年龄段女性一般事业有成,多已成家,有了一定的储蓄,加大投资金额。在投资股 票,期货,数字货币,P2P网贷等产品的同时,适当配置部分债券等较为稳健的金融衍生品来家庭构建投资理财的金字塔。另外温馨提醒,早年欠下的红包压岁钱 可以从自己子女那得到补偿了~(俗话说的好,理财理的好,老公回家早。)
40岁以上养老抗通胀,注重资产的保值。减少一些股票等风险投资产品的投资比例,择基金定投和单笔投资结合的方式,或者购买P2G一类收益较为稳定的理财产品,适当增加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比例。